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除了在婴幼儿配方乳粉
、肉制品
、食用油等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外
,这份工作安排在监管能力建设和长效机制建立上也着墨颇多,可谓把准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强调了食品安全“标本”的重要性
。
近年来
,我国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处,促进了食品安全形势好转
,但公众深恶痛绝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5月初发布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
,火锅底料中违法添加罂粟壳
、在辣椒及其制品中违法添加苏丹红和罗丹明B等非食用物质的现象依然存在
。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面对每日接触和摄取的各种食物以及大大小小的餐饮场所
,食品安全必须标本兼治
、尤重治本
。以数量众多的小餐馆为例
,执法检查确实能发现诸多问题
,但检查过后隐患整改如何
、卫生条件改善怎样
、违法添加和违章操作会不会重现
,都让公众忧虑
。
食品安全监管是个系统工程
,当务之急是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应当加快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者电子化管理和数据库建设
,加强对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和制成品的全面监测
。在制度建设方面应抓紧制修订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特别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食品摊贩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加快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
,加快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
。
针对目前食品领域违法犯罪链条隐蔽等特点
,应推动建立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征信系统
,通过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者“红黑名单”制度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提升违法成本
。还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落实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
,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
此次工作安排再次提到要将食品安全纳入民生工程和地方政绩考核
。这既彰显了政府推动食品安全的决心
,也表明唯有在政府强力主导下推动社会共治
,对食品安全问题治本攻坚
,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
。
|